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舰娘雄心13,钢铁之鹰,第4小节舰娘雄心重制版

小说:舰娘雄心重制版 2025-10-20 13:54 5hhhhh 2050 ℃

那支在城内如同无头苍蝇般逃窜的白鹰地面车队来说,危机并未解除。他们刚刚摆脱一批追兵,又陷入了更深的指挥混乱中。

“嘿!嘿!车队右转!”

“fuck!告诉我在tm哪条街上右转!!!”

“你得先缓一下,信息发送有延迟。”

“你下来被三辆武装皮卡追着打,你缓一个我看看!”司机看着后视镜里越来越近的追兵,急得满头大汗。

“侦察机的情报是先转到联合作战中心,然后在到我这。”

“fuck!you!!”

在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中,那可怜的地面车队不仅再一次迷了路,还再一次的把天鹰小队忘在了路口。

在等待进一步指令的迷茫中,天鹰小队转而执行他们最擅长的任务:就地防御,并肃清一切可见威胁。他们的方式简单而粗暴:以车队为核心,用坦克炮和步战车机炮,将附近三条街道的所有疑似敌对火力点逐一犁平。短短时间内,这片区域竟被他们硬生生打出了一片诡异的“安全区”,半径三公里内寸草不生,只有燃烧的废墟和死寂。但他们隐约感到局势有些不对劲。

经过一段时间,一伙被打散的部队从街角转了过来,因为只有这片地方没有枪声,他们觉得是安全区。随后看到天鹰小队和其半径3km内寸草不生的景象。他们是被打散的游骑兵成员,原本的任务是救援坠机的直升机机组,却在复杂的巷战中迷路,并被敌军冲散。他们循着枪声而来,本以为能找到友军,结果看到的却是如同外星战场般的景象。

在确认身份后,他们提供了关键情报:黑鹰坠机点就在不远处,机组可能还活着。 天鹰小队立刻有了明确的目标。车队再次启动,与这支残兵合流,向坠机点挺进。坦克车上的主动防御系统挡掉了所有打过来的火箭弹,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抵达黑鹰坠机地点,坦克放下推土铲撞开路障,后方步兵战车紧随其后,步兵展开防御阵地。天鹰1号注意到楼顶上有一个扛着火箭筒的敌军将其对准了天鹰2号,然后一边用枪扫射一边扑倒那家伙,火箭弹避开了重要的部位命中了天鹰2的手臂,金属射流直接洞穿了铝合金装甲,并在其余部位留下明显的破片痕迹。这只手当然是废了,之前身体强化手术中专门针对外伤的凝血系统开始发力,短短三分钟就完全止住了手臂出血,天鹰2左臂受损但依然保持着战斗力。

“天鹰2,你的身体已经受损,建议立刻退出战斗。”

“不!我要留在这,我的枪还有子弹,我的主护甲依然完好,火控系统也在工作。我还有战斗能力。”

天鹰小队边打边撤,车队主武器的弹药即将耗尽,掩护4名机组成员和6名三角洲部队士兵登上步兵战车,但是舱内的空间不足。无法容纳所有人和一套庞大的动力甲。 几乎没有犹豫,一个共识迅速形成:让左臂重伤的天鹰2号乘车撤离。他需要紧急医疗救助,而动力甲的重量会严重挤占其他生存者的空间。

“你们呢?” 三角洲的队长看着其余七名毅然转身、重新构筑防线的天鹰队员,声音沙哑地问。

“我们就地防御,等待接应。” 天鹰小队长回答得平静无波。

没有人追问要等多久,也没有人敢保证是否真有接应。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即便那架空中炮艇能成功抵达,用死神般的火力暂时压制敌人,但动力甲剩余的电量,也绝不足以支撑他们徒步杀回基地。没有地面部队接应,留下,几乎等同于被判了死刑。

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上级命令,新京与大和也绝不会下命令让自己的军队去死。在新满洲与重樱联合,新京与大和麾下的军队中,从不设立督战队。她们深信,用恐惧驱使的军队,打不赢为信念而战的战争。 她们的士兵,守护的是道统,是跨越政权的仁义道德,是文明的火种,是自己身后百姓的安宁。但唯独没有“守护某一政权”的义务。这种独特的理念,塑造了一支极为特殊的军队:它注定数量稀少,因为只有真正怀有坚定信仰的人才会加入;但它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绝对的精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天鹰小队此刻的死守,便是这信仰最极致的体现。他们不是在执行命令,而是在践行自己的“仁”与“义”——救出被困的盟友,完成任务。

步兵战车在合拢舱门前,士兵们将车内所有能搬动的备用弹药箱——大约9000发子弹——尽数推下车,留给了这些断后的勇士。这不是施舍,而是战友间所能给予的最后、也是最实际的敬意。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当撤离的部队返回基地,当飞行员和三角洲队员将天鹰小队断后的消息带回,一种强烈的情绪在残存的联合国军中蔓延。尤其是那些被救出来的士兵,他们的眼中燃烧着愧疚与决绝。 “我们不能把他们丢在那里!”

没有复杂的政治计算,只有最朴素的江湖道义:人家冒死把我们的兄弟救了回来,我们绝不能忘恩负义!

很快,一支由悍马车组成的突击队被迅速编成。所有人都知道,悍马薄弱的装甲根本挡不住RPG和重机枪;所有人都明白,再次冲进那座炼狱般的城市,很可能有去无回。士兵们默默地检查装备,戴上夜视仪,脸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种近乎平静的坚定。 他们的目的纯粹得令人动容:接应天鹰小队。

这不是上级的命令,甚至违背了理性的军事判断。这是一次基于“义理”的自发行动。当恪守“道统”的军队,遇到了信奉“义理”的盟友,人类情感中最闪光的部分,在这片混乱的战场上迸发出了超越国籍和命令的力量。

漆黑的夜色中,这支明知赴死却一往无前的车队,引擎轰鸣,再次冲向了枪声最密集的城区。他们要去兑现一个承诺,去证明在这片道德荒原上,仍有信义存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鹰小队的弹药几乎消耗一空,四周的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不少尸体还有拼不起来的碎肉块。由于叛军之前嚼阿拉伯茶导致身体处于极度亢奋状态,这些当地武装好像完全没有恐惧一样的往上冲。天鹰小队被迫转移到一栋建筑,动力甲电量剩余15%,除了主要的动力装置外所有系统均已下线,目的就是节省最后一点点电量。一旦彻底耗尽能量,这沉重的动力甲就是天鹰小队的铁棺材,失去反抗能力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火箭弹把自己的身体打穿。

联合国军的车辆冲破包围圈抵达目标附近,距离天鹰小队只有一街之隔,所有游骑兵全部下车支援,而敌军抢先一步进入了楼内并抓住了天鹰小队的5人。

由于翻译模块下线,天鹰小队的五人都不知道面前这家伙在说什么,不过就他那手舞足蹈的样子,估计是在庆祝自己抓了个大货,随即让一群家伙围上来准备敲开动力甲活捉回去。毕竟此刻的天鹰小队已经没有弹药,失去了反抗能力。

就在绝望吞噬一切之际,被压制在地上的天鹰小队长,却用仅能供内部短距通讯的残余电量,对身边的战友问了一个看似不合时宜的问题: “哎,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叫‘天鹰’吗?” 这个问题,或许是为了在最后时刻分散恐惧,或许,本身就蕴含着答案。

下一秒,答案撕裂长空,以最震撼的方式降临。 一个冰冷、毫无感情的电子通过全频段广播,清晰地传入了战场上每一个还能接收信号的电台里: “全频广播。空中炮艇入境,无关人员迅速撤离。即将抵达空袭起始点,进入‘灯塔’盘旋,全武装预备。” 那些正在楼外与敌军交火、试图突入建筑的游骑兵们,最先看到远方的天际线出现了一个缓慢移动的巨大黑影。它比常见的AC-130更加庞大,引擎的轰鸣低沉而有力,如同死神的呼吸。

“是炮艇!他们的炮艇!快撤!用IR灯标记!” 游骑兵队长立刻嘶吼着下令。所有士兵迅速后撤,同时开启头盔和肩部的红外频闪灯,在地面上标记出一片安全的绿色光区。光区之外,皆是死亡地带。

它首先用侧舷的数挺7.62mm加特林机枪,对天鹰小队藏身的楼房进行了一遍“梳理”。这些子弹足以轻松击穿普通的砖石楼板,将隐藏在后面的武装分子打成碎片,但却无法威胁天鹰小队动力甲的主装甲。这是最极致的火力校准。而距离部队较近的武装分子则用25毫米自动炮清理,每一发炮弹都能将一辆皮卡或一群士兵撕裂。 更远处,试图用重机枪还击的据点,则迎来了57mm速射炮的洗礼,炮弹如同冰雹般将其彻底犁平。

而当炮艇机侧面那门恐怖的127mm炮发出怒吼时,整个战场都为之震颤。这相当于一门掠食者坦克的主炮被搬上了天空,对任何疑似指挥点或坚固工事进行毁灭性拔除。 接近120吨的钢铁天鹰,在天空中以“灯塔”盘旋模式,冷静、精准、有条不紊地向大地倾泻着毁灭的瀑布。这番景象,让下方安全区内的游骑兵们看得目瞪口呆,羡慕不已。

炮艇的轰鸣成为了此刻战场上最令人安心的声音。它不仅是毁灭的象征,更是守护的誓言。它回答了那个问题:“天鹰”之名,正来自于这翱翔于天际、用羽翼投下毁灭与救赎的钢铁之鹰。 在它的阴影下,楼内的敲击声和叫嚷声,戛然而止。

“嘿,我们不是有AC130吗?”

“哦,他们没来。你知道为什么吗?那些战区司令部的人说,这场战斗会很快结束,没必要使用空中炮艇。”

两个白鹰士兵在抱怨

天鹰二队工厂附近展开行动,营救里面的42名人质。这座工厂附近植被比较茂密,有点热带季雨林的意思。天鹰二队在原本灰白色的动力甲外涂上对应的迷彩,再捡一些当地植物粘在动力甲外壳上做伪装。

依据战斗前的部署,此地没有其余友方单位,可以自由开火。但事实上,两支联合国军在30分钟前被部署到这里参与抓捕毒贩的任务,目标恰好也是在这座工厂。天鹰小队接到的任务简报是冲入工厂的人质营解救人质然后乘车转移,联合国军接到的任务是清理工厂内的敌人然后突入地下室的制毒窝点。双方由于指挥混乱互相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你需要在我的框架内进行武器合理性分析,战役战术分析,剧情合理性分析,而不是擅自推进或加入其它剧情

动力甲满电,天鹰二队下车展开突击。首先开枪吸引军阀哨兵,然后在两侧进行伏击。军阀部队就是军阀部队,一点战术都没有,听到枪声就真的一窝蜂一样的往前冲,先拿榴弹压制最前方的步兵,让他们密密麻麻的挤在一团,然后用枪械轻轻松松撂倒,一点难度都没有。刚刚的枪声肯定会吸引当地军阀部队的注意,天鹰二队看了看附近的地形,在一条小溪中布设地雷,只要那群叛军追来,肯定会踩到地雷,然后自己再补上一轮射击就可以轻松拿下。但是枪声吸引来的不止是叛军,还有联合国军。他们没支援,没警戒,没侦查,直接涉水前进,然后一脚踩上地雷,最后大半个小队都被撂倒。外围负责伏击的两名天鹰士兵立刻动手,用肩膀上的榴弹发射器一口气打出去12发40毫米榴弹,这么猛烈的火力要是打在叛军身上该多好,一发不落的全打队友身上了。关键天鹰士兵是隔着灌木丛打指向射击,根本没有目视目标,也就失去了确认目标身份的机会。

天鹰小队集合进攻目标工厂。到目前为止,双方的指挥官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联合国军认为自己遭遇了埋伏,天鹰小队则认为是寻常的歼灭战,根本没有确认打击效果。小队内部相互之间分配了任务,作为突破手的天鹰9号10号正面冲击工厂大门,火力组的11号12号占领工厂外的一个二层小楼作为制高点控制广场,支援组的13,14号绕至建筑后方配合行动,通讯兵天鹰15号在较高的三层架设通信设备,并负责外围控场。作为队长的16号从地下通道进入。

突破组破开工厂正面,随后打出烟幕弹,这是没有热量的冷烟而非白磷烟幕弹。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依靠动力甲内的红外热成像直接坐到单向透明,工厂内的敌军毫无还手之力。在天鹰士兵进入建筑后,动力甲内的激光雷达就迅速测算附近的空间形成一个3D地图并在全队共享,以之前架设的通信系统为坐标原点,把所有队员的位置都在地图上标记出来,很方便的功能,现在大部分国家也有类似的装备,例如东煌的某些部队就会分发信息终端。工厂内部有敌军举起了火箭筒,外部的火力组迅速开火,虽然没有视野但通过数据链可以引导盲射。火力手不是狙击手,他们锁定目标后直接打出长点射,即使第一枪没中,后续子弹也可以确保击杀。此时联合国军刚刚抵达工厂外围,尚未进入工厂内部。它们听到了一个难以描述的声音,那像是20毫米自动炮,而不是某种枪械。显然里面有某种重装力量在交战,于是迅速后撤,在工厂外围建立防线

在工厂内有2名主要的敌军头目,正在指挥自己的手下去拦截天鹰小队,怎么可能拦得住呢。3名天鹰战士分头行动,力求最快速度找到关押人质的地点,沿途不断有叛军阻击,但是那些子弹都在动力甲上弹开了根本造不成一点伤害。甚至在转角的时候一名叛军突然冲出抓住其巨大枪械的护木阻断其枪线,然后一刀扎在动力甲的金属外壳上,并擦出一刀火花。两个人都有些尴尬,心想这家伙是什么玩意。反应过来的叛军迅速要命,但还是被一发18.4毫米口径子弹打爆了身体。没过多久,工厂里就剩下俩光杆司令了

天鹰小队汇合。进攻的路上发现有长矛无后座力炮的弹药,推测这些头目可能持有重武器,贸然出击很可能被打中,自己这身动力甲只能挡挡子弹,要是被反坦克破甲弹命中的话指定没救了。天鹰9号10号下到建筑一层快速转移,动力甲踩踏地面时发出的脚步声让两名叛军头目高度紧张,天鹰10在转移过程中顺带拿了一块镜子碎片,这里的墙壁与天花板相连处有玻璃窗,但现在已经碎掉了,通过碎镜片观察里面的房间,确实看到一架长矛无后座力炮,并且就直直的架在一楼唯一一个入口,另一侧的通道被杂物堵死了,不知道里面是否存在爆炸物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硬拆的。天鹰11号12号在二楼的钢制走廊外,只要推开面前这扇门就能看到内部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钢走廊下去,但是在门外是没有任何信息的,如果对方有另一架长矛无后座力炮架着面前的门口,那可就麻烦了。天鹰13号14号找到了一个可能的入口,是一处被炸塌的墙壁,用沙袋简单的堵了堵,但是这个缺口对自己来说有些狭窄,通过速度缓慢,如果这个时候遭遇打击,自己不可能躲得掉。通讯兵和队长在工厂外侧控场。

天鹰9号投掷出闪光震撼弹,致盲无后坐力炮,随后快速从大门的死亡漏斗冲过去。第一轮打击并不是无后座力炮,而是ZU23-2高射炮,高爆弹打在肩甲上炸开一个超大的弹痕,胸甲,侧腹,大腿都被命中。现在他成功吸引了里面叛军头目的注意力。在钢制走廊外的11号12号迅速踹开门,用猛烈的火力摧毁了那个无后座力炮阵地。但是那门高射炮却处在视野盲区,自己遭到了对方的火力覆盖被迫撤退。随后天鹰9号10号正面推进并开火,那高射炮的炮盾经过额外加厚,子弹打不穿。天鹰13号迅速进入,从高射炮背后逼近,同时开启动力甲的主动静音,这种静音系统通过收集自己发出的噪音并发出相反的声波进行对消来消除声音,虽然做不到完全无声,但大幅减小脚步声还是可以做到的。之前不用就是为了给场内叛军一个错误的判断,让他们疏于防备。现在天鹰13已经到了完美的攻击位置,叛军头目根本来不及反击。

天鹰9号动力甲受损严重,但没有出现结构性损伤,回去更换新装甲板即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叛军使用的是高爆弹而非穿甲弹。任务结束,人质全部带出。但是工厂外围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听那个动静,部队人数应该不少。立刻上报指挥部,将目前的情况说明清楚并在工厂内组织防御,经过大约10分钟,指挥部经过再次核查,明确此地没有任何联合国军队,可能是当地军阀之间的火并,并要求天鹰小队全歼这伙叛军。

接到指挥部“全歼叛军”的命令后,频道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队长的声音带着罕见的迟疑:“指挥部的情报……并非万无一失。伊维亚的教训还不够多吗?我们需要确认目标。”

出于这种高度的警惕,天鹰二队没有贸然从工厂正面出击,而是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战术:静默渗透与目视侦察。八名士兵如同林间的巨熊,动力甲的主动静音系统将脚步声降至最低,他们利用茂密的植被作为掩护,向枪声最密集的方向迂回。很快,他们在一处林间斜面的边缘停了下来,透过枝叶的缝隙,清晰地看到了那支正在向工厂方向零星射击的部队。

队长下令尝试标准敌我识别程序,通讯兵在 “联合战术公共频道” 上发送了加密的询问信号:“这里是太防公约天鹰二队,请求表明身份。over。” 耳机里只有沙沙的电流声。对方没有应答。 “切换至国际救援频率,明文呼叫。” 依旧没有回应。

继续检查红外频闪信号,所有天鹰士兵调整头盔的成像模式,仔细扫描那片区域。红外频闪信标是现代军队夜间作战或复杂环境下识别敌我的关键装备,会发出特定节奏的非可见光脉冲。然而,视野中一片漆黑,对方士兵身上没有任何此类装置。

技术手段无效,只能依靠肉眼观察他们的装具和服装。队员们仔细看去。这支部队的穿着非常混杂,更像是本地采购的廉价作战服,而非任何一国制式军服。身上虽然挂着装具,但搭配混乱,缺乏统一性。仅从外观上,无法断定是正规军还是装备较好的地方武装。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观察对方的战术姿态和队形。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天鹰士兵的心沉了下去。 大约一个排的兵力,竟然呈一条稀疏的散兵线,一字排开在斜面上。所有人的枪口都指向远处的工厂,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前方。对于自己的侧翼和后方,几乎没有布置任何警戒哨,整个队形缺乏纵深和弹性。

“这是什么阵型?一战时期的线列步兵?”11号忍不住在频道里低声吐槽,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完全没有侧翼防护意识。环形防御的基本原则都不懂。”12号补充道,语气带着职业军人的鄙夷。

这种业余到极点的战术布置,彻底摧毁了天鹰小队心中最后一丝“对方可能是友军”的念头。在他们看来,只有未受过正规训练、缺乏实战经验的“叛军”或民兵,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为了万无一失,队长做了最后一次尝试。他向那群“叛军”侧翼不远处的树丛开了一枪,作为警告和最后的试探。 子弹打在树干上,发出“噗”的一声。 然而,对方的反应更是令人瞠目:热成像显示,那个趴在树丛里的士兵只是浑身一颤,把头埋得更低,依旧死死趴着,既不转移,也不回头查看,更不还击。完全是一副鸵鸟心态。

“不攻,不守,不逃,不降,不和。他在等什么?”9号的声音带着讽刺。

至此,所有的证据链似乎都完整了:无法通讯、无识别信标、着装混杂、战术素养极其低下、面对警告毫无反应。这符合指挥部关于“当地军阀残部”的一切描述。 “确认目标为敌对武装。自由开火。”队长的声音恢复了冰冷,下达了最终判决。 “咔嚓!”一片拉枪栓、解除保险的轻微声响。 下一秒,死神降临。 占据完美侧击位置的八名天鹰士兵,同时扣动了扳机。18.4毫米口径的爆弹如同镰刀般扫过那条毫无防备的散兵线。在不到五秒钟的时间内,将那片斜面彻底犁了一遍。泼水般的弹雨之下,那些还没来得及弄明白子弹从哪里来的士兵,便已纷纷倒地。

战斗在瞬间开始,也在瞬间结束。林间只剩下硝烟和血腥味,以及死寂。 天鹰小队的成员们保持着射击姿势,警惕地扫描着战场,确认再无威胁。他们完美地执行了任务,以零伤亡的代价“全歼了一股叛军”。 他们不知道,自己刚刚屠戮的,是某个一心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做出贡献”、却被傲慢的盟友白鹰联邦忽视、最终因为自身的业余和指挥系统的彻底崩溃而冤死在异国丛林里的……联合国友军。 信息的孤岛、技术的隔阂、战术素养的云泥之别,以及根深蒂固的傲慢,共同酿成了这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天鹰小队越是专业、越是谨慎地按照条令进行识别,这个由错误情报和混乱指挥铺就的死亡陷阱就闭合得越紧。

车队迅速返回,可惜来的时候道路很完整,回去的路上坦克压上地雷了。推土铲碰到地雷的瞬间就被炸飞了出去,后续车队切换备用路线,此时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叛军手持火箭筒冲了上来,一发炸在坦克侧面未击穿,另外几发打在步兵战车上。但均被车队的主动拦截系统和激光防御系统解决。天鹰小队当然可以抵御这种问题,如果就地转入防御甚至可以反将一军,可是车队中运送平民的车辆很脆弱,耽搁不得。车队只能顶着弹雨冲锋。随着敌军攻势越来越猛,主动防御系统逐渐超饱和。一发火箭弹命中步兵战车,金属射流正中炮塔弹药架,眼看就要火冒三丈了,车组成员在最后一秒跑了出来。让那群人躲进步兵战车里面,剩余能动的车辆抓紧开溜,也不管地上还有没有地雷了,先冲出去再说。天鹰小队直接用动力甲一路跑在车队后面并用机枪压制射击。剩余的步兵战车也都用25毫米机关炮进行压制。

车队拖着黑烟,带着满身伤痕,如同受伤的猛兽般冲进了一个废弃村庄的边缘。而此刻,在预定的接应点,迟迟等不到车队的东煌先遣分队指挥官已经意识到出了问题。 “指挥部,天鹰二队失联超时,请求前出侦察!” 得到批准后,数辆东煌的猛士高机动装甲车和轮式步战车迅速驶出接应点,沿着预定路线进行搜索。很快,他们就看到了那支“火冒三丈”、狼狈不堪的车队,以及后方丛林间闪烁的枪口焰。

“发现天鹰二队!他们遭伏击,正在撤退!全体都有,展开战斗队形,侧翼接敌!”

东煌部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装甲车迅速占据侧翼有利地形,车顶的12.7mm重机枪和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顿时喷出火舌,精准地打在追击叛军的侧后方。ZBL-09步战车的30mm机关炮也开始进行压制射击。在东煌部队强大的侧翼火力掩护下,天鹰小队压力骤减,得以交替掩护着后撤。东煌士兵迅速下车,引导惊慌失措的被救人员登上他们的装甲车。一部分东煌车辆立刻载着人员和伤员率先撤离。另一部分则继续留在原地,与天鹰小队剩余的坦克和步战车组成一道临时防线,用猛烈的火力击退了叛军最后一波尝试性的进攻。

东煌车队顺利返回,但天鹰小队则调转方向朝着那伙叛军冲了上去。此前由于要护送人质无法发挥力量,现在要好好出出这一口恶气。8支排爆索射向天空,随后覆盖在道路所有疑似的位置并引爆。庞大的掠食者坦克发出低沉的咆哮,放下推土铲,如同移动堡垒般率先驶入通道。它没有急于冲入丛林,而是在开阔地带停了下来。炮塔顶部的全景光电观瞄系统和车长独立周视镜开始高速旋转,热成像、红外、白光通道交替使用,它靠着自身强大的观瞄系统在500米的距离上对着树林里的目标开火,车载遥控武器站启动超越控制模式,它会自行锁定任何非己方目标射击,一个刚从树后探出身子的叛军,还没来得及举起火箭筒,就被呼啸而来的12.7毫米穿甲弹打成了两截。这种自动化防御从根本上扼杀了叛军熟悉的“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他们发现自己不仅无法靠近,甚至连露头都成了一种自杀行为。即使他们成功发射了火箭弹也会被激光防御系统和主动防御系统拦下。雪狼步兵战车则依仗较轻的重量和较快的速度从坦克两侧冲入丛林较稀疏的地带,执行侧翼包抄。 它们的25毫米机关炮以稳定的射速轰鸣着,将可疑的树丛和土坡一一犁平。挂载的150毫米多用途导弹发射器不时喷出火焰,一枚枚重型反坦克导弹呼啸着飞向叛军可能用作掩体的巨石或残破建筑,将其炸得粉碎。 如同冷静的猎犬,在外围缓慢而坚定地收紧包围圈,将残存的叛军向中间驱赶。 150毫米火箭弹和25毫米机炮缓慢而有力的清扫着战场。八名天鹰动力甲士兵也没有闲着。他们并未散开,而是以两到三人为一组,在坦克和步兵战车之间的缝隙区域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充当“粘合剂”,确保战线无缝衔接,清除任何试图借助地形盲区靠近车辆、进行自杀式攻击的残敌。 一名叛军借着爆炸的掩护,匍匐前进到一辆“雪狼”的侧后方,刚想跃起发射火箭筒,一名天鹰士兵的BF184爆弹枪就响了。18.4毫米弹丸直接将这名叛军的上半身打得粉碎。 动力甲的传感器与车辆数据链相连,形成了无死角的战场感知网络。任何试图接近的“冷枪手”或“炸弹客”,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清除。

在这场降维打击般的清剿下,叛军的抵抗迅速土崩瓦解。他们的火箭弹要么被坦克和步战车的激光防御系统在百米外致盲变成无头苍蝇,要么被所剩不多的主动拦截弹凌空打爆。试图冲锋的人被遥控武器站和动力甲士兵精准点杀,试图躲藏的人被坦克的重炮和步战车的导弹炸成碎片。

结束战斗,车队返回。

等战后维护的时候,清点动力甲上面的弹孔才发现不对劲,这上面的子弹有7.62和5.56的,也有一些.45acp,5.7,5.8的。这可就要和指挥部好好谈谈了,一同找上来的还有其它部队,比如被三角洲扫了一梭子的游骑兵小队。就在步兵头上盘旋却无法与下面实时通信,导致步兵迷路的那一伙机组和地面引导组。过了几天,深夜联合军营区内突然发生了大规模停电,据说有人看到指挥部里两个白鹰联邦上将是被人用担架从后门偷偷抬出去的,但被附近的士兵否认了。但从此之后确实没有人看见这两个战区指挥官。白鹰联邦官方说法是一次人事调动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战斗,当地军阀彻底推翻政府军并成立一个名为“光辉阵线”的准国家恐怖主义军事实体(类似伊斯兰国)由白鹰联邦为主导的联合国军发起一次强制和平的军事行动以打击光辉阵线。

白鹰,东煌,苏联,三国的部队最先抵达伊维亚的前线军事基地。白鹰有庞大的运输机队,C17和C5运输机快速投送力量,这是他们独有的能力。白鹰的IBCT战斗队和斯崔克旅最先抵达。随后的东煌和苏联旗鼓相当。东煌的中型合成部队和苏联(俄罗斯)的BTG营级战斗队抵达。这些超级大国具有完善的军队体系,然后是大部分的区域性强国,他们受限于国防预算有限只能在几个有限的地方进行发展形成不对称优势,这些国家可能拥有出色的特种部队、某型先进的无人机系统、或者非常专业的电子战能力。他们在联军中扮演“专家”角色,但其能力高度特化,一旦脱离其舒适区,作用会急剧下降。他们需要被整合进超级大国的体系中才能发挥效能。最后则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他们完全没有存在感,毕竟一个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国家是没有能力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他们的主要价值是政治象征,表明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军事上,他们可能需要依赖大国提供的后勤和指挥,甚至可能成为联军的负担。新满洲和重樱联合是个例外,他们是五常国家,但几乎没有干涉能力。他们的核心影响力不是我能在海外做什么,而是在我的地盘我能阻止你做什么。他们是“区域拒止”型强国,而非“力量投射”型强国。现在,联合国军内部战斗力已经拉开了严重的分层,他们的目标是攻击恐怖组织光辉阵线,夺取其控制下的工业设施。光辉阵线作为类ISIS的组织,必然会将重要设施要塞化,部署大量步兵、简易爆炸装置、反坦克武器。这需要重火力和正面攻坚能力。

小说相关章节:舰娘雄心重制版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