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舰娘雄心13,钢铁之鹰,第6小节舰娘雄心重制版

小说:舰娘雄心重制版 2025-10-20 13:54 5hhhhh 2790 ℃

现在的好消息是白鹰投射的重型钻地弹成功摧毁了一个重要的弹药库。坏消息是外贸天鹰小队没有撤离成功,光辉阵线缴获7台天鹰动力甲和两辆完好无损的掠食者M1坦克。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力量,他总能在全国范围内找到少量精锐的坦克车组和士兵来操控这些顶尖的装备。动力甲以不必多说,关键是掠食者坦克。他在伊维亚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为寒冷地区作战而设计的装备在热带草原过热,这也是光辉阵线能够缴获它的原因。光辉阵线拿到坦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经过一些粗暴的改装,增加更大的散热风扇来增强散热能力确保它可以开起来。然后就是研究这辆坦克并思考其可能的战术,并考虑反击。新满洲的“轻型打击群”完成任务正在营地内整备,他们受到了外贸小队全军覆没的消息,然后忽视了他们。光辉阵线没有配套的弹药,燃料,备用零件,也没有相应的战术。即便缴获了装备也只会成为第二个外贸小队

新京在接获这起战斗报告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应,任何一件装备拉出去单打独斗都是这个下场。东煌,白鹰,苏联都是超级大国,他们有着完善的军队体系建设,区区两辆掠食者坦克掀不起什么风浪。这体现了她对盟友军队实力的尊重和了解,她从未低估盟友的能力。而且对于一个能轻松击毁坦克的军队来说,击毁动力甲绝非难事。至于技术泄露,这本身就是外贸型,没什么可担心的。出口的装备本就是简配版。但…该有的行动还是要对外表示一下,直接摆烂容易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于是下令一支战斗队前去搜索目标并将其摧毁。自己的装备弱点当然是自己人最清楚,掠食者油耗惊人,只要掐断后勤它就失去了作用,然后呼叫155毫米榴弹炮打一轮火力覆盖即可。

与此同时,在沙漠绿洲伪装下的秘密工坊里,光辉阵线的工程师们围着缴获的掠食者坦克,进行了一场基于战场求生智慧的粗暴解构。这些从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技术专家,表现出了惊人的实用主义逆向工程能力,但他们所理解的,仅仅是这件武器的形而非其魂。

掠食者的观瞄火控系统在他们看来显得既奢华又古怪。夜视仪、红外热成像、光学瞄具、高清电视摄像机一应俱全,其火控计算机的解算速度与精度甚至超越了他们在黑市上接触过的西方同类产品。然而,与这套先进感知系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极度简化的弹药体系和装填机构。当他们拆解炮塔的自动装弹机时,发现其逻辑简单到令人困惑——只有单一的高爆弹供弹路径。这种从一而终的设计,恰恰是新满洲专精一道哲学的体现。

其装填流程是先将硕大的127毫米高爆弹丸推入炮膛,随后将存放于同一弹盘槽位内的金属药筒紧随其后塞入,闭锁,待命。击发后,灼热的金属药筒被抽出的同时,就被精准地塞回弹盘上原本的空位,完成一个高效、封闭的循环。工程师们很快意识到了这种设计在战场上的几个直接好处:一是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与故障率;二是金属药筒构成了一个可靠的密封环境,有效隔绝了破片和火焰,避免了车内弹药被二次效应引爆的惨剧,生存性极高。

但更深层次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对射击精度的极致追求,这是一个连许多正规军都容易忽略的细节。发射药的燃烧特性对温度极其敏感,温差会导致膛压波动,进而影响弹丸初速和弹道,这就是所谓的“冷炮”偏差。世界各国无不在投入巨资研发“低感度发射药”来缓解这一问题。而新满洲的工程师则用了一种近乎“土法炼钢”却异常有效的方案:用金属药筒为发射药提供一个恒定的“微气候”。 弹盘本身被集成在坦克的空调系统循环路径中,确保药筒内的发射药始终处于最佳温度。在炮弹推入炮膛的短暂过程中,金属药筒的隔热性能足以抵抗炮膛高温的侵袭,保证了从第一发到最后一发,炮弹的内弹道性能几乎一致。这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将有限的预算用在了提升战斗力的刀刃上。

在装甲方面,工程师们的理解停留在了表面。他们仔细研究了掠食者外部披挂的复合反应装甲。他们识别出这分为两层:外层是利刃反应装甲,由密集排列的小型聚能炸药阵列构成,能在来袭弹头触发的瞬间爆炸,向前射出一片高速金属射流将其提前切割、破坏;内层则是传统的重型抛板式反应装甲,依靠爆炸产生的厚金属板物理性地偏转、阻碍穿甲弹杆或破甲射流的继续侵彻。

然而,他们完全未能察觉,这层爆炸反应装甲只是整个防御体系的“前哨”。被其严密保护在内的物理响应式装甲和管壁效应复合装甲这两大核心秘密,因其没有任何外部特征且与主装甲板融为一体,而成功躲过了逆向工程。光辉阵线的工程师们自豪于破解了“掠食者”的“坚硬外壳”,却不知他们触及的,仅仅是这头巨兽最外层的鳞甲,其真正的筋骨与心脏依然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迷雾中。

炮塔顶部的无人武器站也被他们完全激活。这套系统集成了威力巨大的双联12.7毫米重机枪,使用专为撕碎轻装甲目标而设计的12.7x114毫米碳化钨穿甲燃烧弹。更让他们惊叹的是其 “超越控制”模式——车组成员只需下达攻击许可,武器站的火控系统就能自动搜索、识别、跟踪并优先射击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威胁目标,从扛着RPG的步兵到疾驰而来的武装皮卡,无一漏网。这极大减轻了乘员的负担,让他们能专注于主要武器的操作。

总之,光辉阵线的工程师们成功地将这堆缴获的钢铁重新启动,并理解了它是什么和怎么用,但他们完全无法触及 为什么这么设计”的核心逻辑。他们看到了技术的堆砌,却读不懂背后那个将成本控制,防御效能。后勤简化和特定战术想定融合到极致的军事思想。这件武器脱离了为之诞生的体系,就像一只被斩下的巨兽之手,虽然依旧锋利,却已失去了灵魂和真正的力量。而这,也预示着它们即将面对的毁灭命运。

光辉阵线的指挥层在缴获掠食者坦克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心理战思路:既然无法在短期内复制其强大的战斗力,何不利用其令人畏惧的外观进行威慑?他们下令工坊里的工程师,用最拿手的方式——切割钢板、焊接钢管,为几辆老旧的T-72坦克打造一个粗糙但远看足以乱真的掠食者外壳。他们精心复制了那个标志性的炮塔轮廓,甚至也没有忘记安装那独具特色的推土铲。刷上相似的沙黄涂装后,这些画皮坦克被寄予厚望,旨在恐吓联军,动摇其进攻决心。

他们试图以此来警告联合国军队,告诉他们自己手里有强力武器,动摇其进攻决心。结果拉到战场上连基础的红外频闪都没有,步兵或许还被吓到了,但联军坦克一眼就能看出这坨铁疙瘩没有发出正确的红外信号,然后识破它的伪装。其次T-72发动机和排气管的热辐射特征与掠食者坦克截然不同,在热成像仪下区别明显。粗糙焊接的钢板和钢管会产生混乱的雷达回波,这和专业的军工厂生产的坦克根本不匹配。最后,真正的掠食者坦克会展现出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战场行为,例如高爆弹的远程射击。而且绝对不会跑出超过45km的时速,在这种地方,他们的越野时速甚至很难超过30km。最终联军的坦克用一发穿甲弹击毁这个伪装T72。最后惹来联军和新满洲的一阵嘲笑,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典型。光辉阵线可以焊出一个壳,但他们焊不出数据链,焊不出稳定的弹药供应,更焊不出能让它融入战术体系的软件和大脑。

眼看粗糙的伪装战术被轻易识破并沦为笑柄,光辉阵线指挥部决定亮出真正的王牌。他们将那辆经过粗暴改装、勉强解决了散热问题的缴获型“掠食者”坦克投入了一次精心策划的突击行动,意图用一场干脆利落的胜利来建立实质性的威慑。

一支东煌的99A式主战坦克分队奉命在一条干涸河床旁的树林地带设伏。情报显示,敌方可能使用伪装车辆进行渗透骚扰。当那辆独一无二的“掠食者”坦克轰鸣着出现在视野中时,东煌坦克兵们的第一反应是轻蔑——又是一场画虎类犬的把戏。车长们自信地依托着坦克上披挂的先进“斗篷”伪装系统,这种复合材料能有效吸收雷达波并隔绝发动机的热信号,使他们在茂密的植被中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

他们静静地放任这头钢铁巨兽从侧前方约442米处开过,这是绝佳的侧面射击机会。指挥官果断下令开火。两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超过1700米/秒的初速,精准地射向掠食者坦克车体中部,那里通常是装甲最薄弱的部分。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东煌官兵的血液瞬间冻结:两声刺耳的金属撞击声后,他们寄予厚望的穿甲弹,竟然像筷子一样被齐刷刷地弹飞,只在对方的复合装甲上留下了两道灼热的擦痕!

“跳弹!”车长的惊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绝望。他们这次碰上了真家伙,而且442米几乎是贴脸的距离,命中侧面却无法击穿。这意味着这辆怪物的侧面防护等效均质钢装甲厚度可能超过了700毫米,甚至更高。这个事实足以让任何一位训练有素的坦克指挥官感到彻骨寒意:如果连侧面都坚不可摧,那它的正面装甲该是何等恐怖的存在?一种技术代差带来的无力感瞬间笼罩了整个东煌坦克分队。

接下来轮到掠食者坦克还击,掠食者的车组是从光辉阵线全军挑选出的精英,他们反应极其迅速。炮塔沉稳地转向伏击阵地,那门127毫米线膛炮发出了沉闷的怒吼。127毫米线膛炮发射的高爆弹对任何坦克都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它可以一炮摧毁坦克外部所有的观瞄设备,炸断履带,摧毁散热器,损伤炮管,并通过冲击波杀伤内部成员。爆炸式反应装甲在它面前完全没有作用,即时被主动防御所拦截,10公斤炸药在距离坦克不到1米处爆炸所带来的伤害依然十分可观。另一辆99A试图机动并还击,瞄准“掠食者”的正面首上装甲发射了穿甲弹。结果同样是绝望的——弹芯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墙壁,被瞬间粉碎。而“掠食者”的回击紧随而至,又一发高爆弹将这辆99A彻底瘫痪。

东煌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未能有效拦截,小部分原因是因为高爆弹并非像反坦克导弹那样缓慢飞来,APS难以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大部分原因是APS成功启动但即便拦截成功,10公斤炸药在距离坦克一米内爆炸产生的超压,也足以对车体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伤害。作为光辉阵线从全军中抽调的精锐车组,他们控制坦克迅速后撤,防止东煌装甲部队绕到坦克侧后方,同时用高爆弹继续射击,几乎每一炮都能瞬间瘫痪一辆坦克。

在这场单方面的碾压中,掠食者坦克还有一个细节凸显了其技术的独特性:它没有传统的炮口抽烟装置。研发那种在超高压环境下还能保持结构强度的多孔钢制装置,成本高昂且工艺复杂。新满洲的工程师另辟蹊径,直接将海军舰炮的技术下放,在炮尾处设置了高压空气吹洗系统。每次开炮后,系统会利用储存在高压气瓶内的空气向炮膛内喷射,将残留的发射药废气直接从炮口吹出,避免了废气进入战斗室危害乘员健康。这个细节无声地诉说着其设计思路的迥异与实用主义。

最终这辆掠食者坦克在精英车组的操控下,一边用精准的高爆弹火力压制和瘫痪剩余的东煌坦克,一边稳健地向后撤退,始终将最坚固的正面装甲朝向威胁方向,防止对手绕侧。短短几分钟的交火,它就像一头闯入羊群的猛犸巨象,用绝对的力量差,在东煌装甲部队的心理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东煌指挥部则面临一个严峻的新课题:如何用现有装备,去对抗这种几乎全方位超越己方的怪物。

东煌部队立刻呼叫支援,但支援部队抵达需要时间,他们不可能神兵天降一样的瞬间出现在前线战场,在此之前只能靠自己来拖住它。单兵反坦克导弹试图趁机开火,他们的目标不是坦克而是坦克身旁的动力甲。如果击毁他们可以大幅度削弱坦克的感知能力,减少它的威胁性。这是“体系破击”思维的体现。几名勇敢的步兵利用地形掩护,扛起了单兵反坦克导弹,瞄准了那些在坦克周围警戒、为车组提供360度态势感知的动力甲士兵。

但是掠食者的遥控武器站显然是一个超大的威胁,双联12.7毫米重机枪在超越控制模式下,如同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死亡哨兵。任何试图露头瞄准的东煌士兵,都会在瞬间招致一条精准而狂暴的火鞭扫射。12.7x114毫米的碳化钨穿甲燃烧弹轻易撕碎他们赖以隐蔽的砖墙和土坡,将试图反击的步兵死死压制。这极大地限制了反坦克导弹的发射窗口和规模,每一次射击都伴随着极高的伤亡风险,这限制了东煌士兵发射单兵导弹的速度和规模。

终于,有两发导弹趁着一瞬间的间隙成功发射。但就在导弹加速飞向目标的瞬间,掠食者炮塔上的飞轮蓄能激光防御系统瞬间启动。两道肉眼难以察觉的高能脉冲精准射出,成功地软杀伤了一枚导弹的引导头,使其失去目标坠地;另一枚则被直接硬杀伤,在空中被引爆。 但这套强大的系统也立刻暴露了其弱点:一次齐射后,系统进入了长达30秒的强制冷却和飞轮再蓄能周期。这宝贵的半分钟,成为了东煌士兵唯一的机会窗口。

那些穿着动力甲的士兵抵抗时间超乎想象,它们的装甲确实足以抵挡小口径武器的射击,在枪林弹雨中快速机动,并用其BF184爆弹枪进行凶猛的反击,给东煌步兵造成了惨重损失。然而,在专门的反坦克导弹面前,它们的防护依旧显得单薄。只要有一发导弹成功命中,巨大的金属射流就能轻易贯穿动力甲,将其内部的精密结构和驾驶员一同化为焦黑的残骸。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交换。东煌步兵用生命的代价,终于在那30秒的激光间歇期内,成功地将剩余的动力甲一一清除。战场上,最后一名动力甲士兵在爆炸中倒下,他与坦克之间的数据链瞬间中断。

失去了外部感知节点的掠食者如同被拔掉了触角的巨兽,其周界警戒能力大幅下降,但它本身依旧是一个无解的堡垒。 两辆99A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最后的机动,试图绕到其侧后方寻找渺茫的机会。但光辉阵线的精英车组经验老辣,他们冷静地控制坦克进行原地转向,始终将厚重的正面装甲对准威胁方向,同时用那门致命的127毫米线膛炮射击。每一发高爆弹的落下,都让大地震颤,也重重地敲击在东煌士兵几近崩溃的神经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对于残存的东煌部队而言,每一秒都漫长如年。他们勉强拖住了敌人,但代价是毁灭性的。

面对这辆如同神话中走出的钢铁巨兽,东煌坦克部队在最初的震惊后,立刻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他们迅速散开,形成包围态势,但每一位车长的心都沉入了谷底。己方最信赖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极近距离跳飞,这已经传递了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正面硬撼,绝无胜算。

一个冰冷的战例瞬间浮现在指挥官脑海:在阿拉斯加的那场冲突中,白鹰联邦的王牌装甲部队,使用了其堪称地表最强的M829A4型贫铀穿甲弹,也未能从正面击穿掠食者的护甲。那场战役直接导致了白鹰军队又一次“圣诞返乡”式的惨败。此刻,东煌坦克兵们亲身体会到了当初白鹰同行们的绝望。

“换破甲弹!”指挥官在电台中嘶吼。四辆99A坦克几乎同时开火,四发聚能破甲弹射向目标。 然而,掠食者的主动防御系统再次展现了其恐怖效能。系统侦测到来袭威胁,瞬间计算出拦截弹道,三发破甲弹被精准拦截,在半空中化作无用的火球。仅有一发成功突破,重重撞在炮塔正面装甲上。 但预想中的金属射流贯穿场景并未出现。破甲弹的化学能射流在触碰到那层神秘的复合装甲时仅仅留下一个灼烧的孔洞。物理响应式装甲和管壁效应装甲的核心防御机制,对于破甲弹拥有近乎完美的克制效果。

再试试高爆弹。尾翼稳定高爆弹装药量不够,且掠食者作为高爆弹专精的坦克,他们最知道高爆弹对坦克的杀伤效果,掠食者的外部设备针对这种武器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化。

最后再试试炮射导弹,两枚导弹划出弯曲的弹道,自上而下攻向“掠食者”最薄弱的顶部装甲。爆炸成功摧毁了其中一台遥控武器站,暂时削弱了其近防能力。但硝烟散去,车体主要结构依然完好,那门127毫米主炮依旧在沉稳地寻找下一个目标。顶部装甲的等效防护,也远超炮射导弹自锻破片的穿透极限。

穿甲弹,破甲弹,高爆弹,反坦克导弹全部失效,一种无力感弥漫在每一辆东煌坦克中,他们放弃了正面对决,加速撤退,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在正面打赢掠食者坦克,现在他们的战术是尽可能拖时间,坚持到支援抵达。

东煌的支援体系在全速运转,最先抵达的是红箭10反坦克导弹,这种采用光纤制导的导弹,飞行时几乎没有电磁信号辐射如同一个无声的刺客。导弹操作手通过导弹头部摄像头传回的真实画面,手动引导其飞向目标。掠食者坦克的被动告警系统对此毫无反应,而威力最强的激光拦截系统尚处于飞轮蓄能的冷却期。他们正在专注于打击东煌装甲车,同时一辆坦克的遥控武器站损毁,其对步兵的压制力下降了一半,东煌步兵可以更从容的发射反坦克火箭弹和导弹。这正是东煌指挥官苦苦等待的窗口。

接下来面对的是两层主动防护系统,第一层是全向拦截弹发射器,它根据来袭弹药方向调整发射架,然后针对性的射出拦截弹。第二层是定向拦截,这些拦截弹只负责一个固定的方向,在第一层失效或弹药耗尽后启用。探测到导弹来袭后,第一层全向拦截弹发射器瞬间启动,根据威胁方向调整发射架,射出一串拦截弹幕。连续两发昂贵的红箭-10被成功拦截。

东煌步兵目睹此景非但没有气馁反而看到了战术成功的希望。指挥官立刻下令:“单兵导弹,持续射击!消耗它的拦截弹!”

一时间,各种单兵反坦克火箭和导弹从不同方向射向掠食者坦克,虽然这些火力无法击穿其主装甲,却成功迫使对方的主动防御系统持续工作。更关键的是,由于一台遥控武器站已被先前炮射导弹摧毁,剩下一台的压制力大减,东煌步兵得以更从容地装填和发射。 光辉阵线的车组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像使用普通坦克一样,过度依赖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而未能理解掠食者坦克防御体系的精髓:激光拦截才是第一道、也是最经济的防线,拦截弹和厚重装甲更多是用于“兜底”。在持续不断的饱和攻击下,第二层定向拦截弹也很快消耗殆尽。

随着单兵导弹接二连三的命中,最后一个遥控武器站也被摧毁。东煌部队意识到他的主动防御系统已经失效,掠食者坦克完善的装甲让他在单兵火力下几乎没有受伤。红箭10两发齐射,可惜都打在了炮塔正面装甲上,没有造成击穿。反倒是掠食者的弹道计算机,雷达,声波传感器等设备定位到了一辆红箭10导弹发射车的位置,两发高爆弹齐射,虽未摧毁但将其重创,迫使其退出了战场。打到现在,光辉阵线的车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掠食者高度自动化的车载战斗管理系统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探测、解算和火力分配任务,车组更像是在进行监控和最终确认。他们如同坐在一个坚不可摧但却正在沉没的铁棺材里。

空中武装直升机试图发起进攻,但他的观瞄设备在一瞬间就被掠食者的激光防御系统所烧毁,随后他扬起主炮由火控计算机计算炮弹飞行时间设定引信打了一发空爆榴弹,127毫米榴弹杀伤范围极大,险些将那武装直升机炸下来。东煌的单兵火箭筒瞄准了它的履带射击试图将其断腿,但正前方的推土铲挡住了履带,侧裙甲提供了完美的防护,消耗了不少火箭弹才达成了目标。步兵连的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加入战斗,虽然其无法有效杀伤坦克,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履带是坦克天生的弱点,所以每一个设计者都需要尽可能的加强履带防护,即使知道弱点也无法一击致命。然后再打击它正后方的动力舱,切断主动力。掠食者坦克的装甲确实优秀,但是光辉阵线改造的散热风扇造成了装甲上的薄弱区,集中所有火力打击这里就能快速破坏发动机舱。后方的122毫米自行火炮终于加入了战斗,用炮弹持续轰击这两辆坦克,他们试图用末敏弹攻击,但是自锻破片完全打不穿掠食者的顶部装甲。只能使用更加原始的普通榴弹。现在掠食者坦克的激光防御系统完全失效,只能靠着内部电瓶的电量维持基础的运转。它的主炮依然试图开火,但观瞄系统全损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命中。最终两架新的攻击直升机赶来,配合更多红箭10导弹齐射才把这辆坦克摧毁。这是一次“屠龙仪式”的盛大处决。

最终,这两辆被缴获的掠食者坦克在最后一战中击毁了9辆99A,3辆步兵战车,击伤了一辆红箭10导弹发射车,重创一架武装直升机使其无法修复。遥控武器站用重机枪击伤了超过100名步兵,但由于东煌先进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衣和防弹插板,大部分士兵仅受重伤而无生命危险。消耗了12发红箭10反坦克导弹,27发红箭12导弹和22发PF98反坦克火箭弹,5发空对地导弹,18发60毫米迫击炮炮弹,8发82毫米迫击炮炮弹,5枚122毫米激光制导炮弹,38发40毫米榴弹,数百发子弹,并造成了5分钟的混乱,但也仅此而已。东煌的医疗兵将自己的坦克乘员救出并送往野战医院,他们虽然受到高爆弹冲击,但只是昏迷了过去,没有生命危险。面对一个完整体系的军队,不论如何,这2辆坦克都逃不过被击毁的命运。掠食者坦克的故事,就像一个穿越到现代的古代重甲骑士。他凭借着刀枪不入的铠甲和强大的力量,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但最终,现代军队用枪炮、无人机和系统的战术,还是冷静地将其击倒了。

在战场的另一侧,另外两辆被光辉阵线操控的“掠食者”坦克,与一支白鹰联邦的装甲部队狭路相逢。历史的幽灵瞬间被唤醒,阿拉斯加冰原上被支配的恐惧,如同潮水般淹没了白鹰坦克兵的心理防线。

几辆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的车长几乎在识别出目标的瞬间就陷入了恐慌,未经请示便擅自倒车,试图逃离这片死亡地带。然而,在混乱的撤退中,一辆坦克将脆弱的车体后部暴露了出来。掠食者的127毫米高爆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命中了其弹药舱隔板附近。巨大的爆炸直接将炮塔掀上了天,这惨烈的一幕彻底击溃了剩余白鹰部队的斗志。 恰在此时,一架从其他战区紧急转场而来的A-10“疣猪”攻击机进入战场。它挂载的“小牛”导弹早已打空,飞行员决定用其标志性的GAU-8型30毫米七管机炮进行一次冒险的低空扫射。

A-10俯冲而下致命的复仇者机炮喷出火舌,30毫米贫铀穿甲弹如同灼热的雨点,敲打在“掠食者”的顶部装甲上。大部分炮弹被坚固的装甲弹飞,化作一片绚烂而无效的火花;仅有少数几发成功侵彻,但无法穿透关键部位,未能使其丧失战斗力。

几乎在同一时间,掠食者坦克的火控计算机已经根据雷达数据解算出A-10的航速和距离,为炮弹装定了空爆引信。炮管扬起,一发编程榴弹呼啸而出,在A-10的飞行路径前方凌空爆炸,破片和冲击波严重损坏了其一台TF34发动机,并击伤了机翼结构。这架疣猪顿时失去平衡,拖着浓烟,勉强脱离了战场。

就在这片混乱之中,新满洲的特遣队终于出手了。他们的方式,充满了技术碾压式的冷酷与优雅。 首先登场的是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两枚特殊的火箭弹命中目标区域,但没有常规的爆炸,而是炸出一片奇异的二氧化硅尘雾,这种“软杀伤”弹头是专门为应对这种特殊情况设计的:叛军加装的暴力散热风扇会将这些二氧化硅颗粒吸入发动机进气口。不出五分钟,发动机的内部精密部件将被严重磨损,导致彻底停车报废。这是一种精准而“人道”的瘫痪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装备完整性。 然而,新满洲的指挥官看了看一旁已被吓破胆的白鹰部队,决定将这场行动升级为一场教学式的表演秀,旨在震慑所有潜在的旁观者。

掠食者的高能激光防御系统再次启动,但这次的目标不是拦截,而是致盲。一道精准的激光脉冲射穿了叛军坦克的光学观瞄镜和红外摄像头,让其瞬间变成了瞎子。4门长弓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缓缓的从坦克身后开出,并做出了一个极其罕见的战术动作,放平炮管,进行直瞄射击。在2300米的距离上,这些通常用于曲射的火炮化身为4门巨大的直射加农炮。自动装弹机以惊人的2.7秒一发的射速开始工作。整个战场仿佛被一种有节奏的毁灭轰鸣所统治,21发的弹夹在不到一分钟内被打空,155毫米全口径榴弹如同铁匠的重锤持续不断地砸向那辆已经瘫痪且失明的坦克。 这不是攻击,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处刑和火力演示。炮弹将其外部的反应装甲、观瞄设备、武器站全部撕碎,最终击穿装甲,引发内部殉爆。

一两件看似无敌的装备无法扭转整个战线的糜烂。联合国军最终冲入了光辉阵线总司令部,击毙了所有领导层,摧毁了这个准国家军事实体的恐怖组织。同时,联军也观察着这辆掠食者坦克,他所表现出的战斗力超乎想象,他们认真的思考自己的下一代武器要不要放上如此厚重的装甲。最终的答案是否定的。

现代化战争已经不再是二战时期比谁甲厚比谁炮大,而是比谁信息化,比谁的体系更强。坦克的价值不再仅仅是“火力+装甲”,更是作为一个战场局域网中的关键节点,负责搜集信息、分发目标、指挥无人机和协同步兵,领导一个突击群进行战斗。就像是白鹰“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和东煌“智能化联合作战”等前沿军事理论。它必须是网络化、信息化的,而非一个孤立的钢铁堡垒。

至于掠食者,那只是一个特化的装备而已,通过完全放弃战略机动性换取火力和防护,无法融入现有的军事体系。在全球力量投送(白鹰)和全域机动作战(东煌)的需求下,70吨的体重是致命的短板,对于全球性大国而言,一件无法被快速部署到需要它的地方的武器,无论多强大,其战略价值都无限趋近于零。主流军事强国需要的是能适应各种战场环境的通用平台,而非功能极端的特化兵器。

而对于新京来说,她从未想过要打造一支全球干涉的军队,因此可以极端专注于“区域拒止”这一单一目的。 掠食者和其整个军事体系,对新满洲而言是完美的。区区两辆掠食者坦克就足以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可以想像在其预设的国防线战场上,任何来犯之敌撞上一个齐装满员的国防军合成旅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但对于志在全球的强国而言,它则是一条走不通的歧路

小说相关章节:舰娘雄心重制版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