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第十章 新时代的先声,第2小节星乳纪元

小说:星乳纪元 2025-10-30 20:37 5hhhhh 5640 ℃

要让伊娃从地球轨道转移到月球,这件事从技术角度看,似乎并不复杂。

“理论上,我们只需要‘新伊娃站’的同事们精确计算出一个合适的变轨窗口,然后通知伊娃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定向的蓄力喷射即可。”

在“月球转移”计划的启动会议上,火箭专家谢尔盖在全息星图上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语气中带着一种解决纯粹物理问题时的轻松感:“整个过程,甚至比我们发射一颗最简单的地球同步卫星还要简单,几乎不需要消耗地面任何资源。”

他的话并没有让会议室的气氛变得轻松。

“简单?”后勤部门的主管,一个表情严肃的法国女人,立刻反驳道:“谢尔盖博士,你只考虑了‘去’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考虑‘去之后’的问题。伊娃不是一颗冷冰冰的探测器,她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她和她体内的十几名顶尖科学家都需要持续的物资补给。”

她调出一份触目惊心的数据报告:“目前在近地轨道,我们依靠SpaceZ的‘重型星舰’,每周进行两次高密度补给发射,才勉强维持‘新伊娃站’和‘伊甸园’的物资平衡。而一旦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段长达数日的航程中,我们将完全无法进行任何补给。”

“更不用说到达月球之后了。”汉斯博士接过了话头,脸色同样凝重:“地月运输的成本和难度,是近地轨道的上百倍。我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频繁地给她‘送快递’,她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持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月球上为她建立一个半永久性的生产设施,至少要能解决水、基本食物和备件生产的问题。”

“但是,汉斯,”罗曼诺夫总指挥官揉了揉太阳穴,声音里透着疲惫:“要在月球上建立这样一个基地,需要向月球表面投送至少数千吨的设备和材料。以我们目前拥有的、最大运力的火箭来计算,这需要耗费数年时间,以及足以让任何一个超级大国财政破产的资金。我们根本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钱。”

会议室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将伊娃送往月球,是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轨道安全危机。但送她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后勤危机,似乎是一个更加无解的死局。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总指挥官的年轻助理快步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紧急报告道:“指挥官,欧洲航天局的局长发来最高优先级的通讯请求,他坚持要立刻和您通话。”

罗曼诺夫皱起了眉头:“告诉他我们正在开会。”

“我已经说过了,先生。”助理面露难色:“但他表示,事情关乎‘新阿波罗’计划的未来,十万火急。而且……”

他的话还没说完,桌面上,代表美方和中方的两位将军面前的通讯器也同时亮起了不同颜色的提示灯。

“我的终端也收到了日本JAXA的请求。”李建国将军看了一眼屏幕,抬头说道。

“我这里是印度ISRO。”沃伦将军的表情也有些意外。

一时间,巴西、加拿大、英国……来自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的通讯请求,如同约好了一般,在短短一分钟内,雪片般地涌入了这间小小的会议室。

罗曼诺夫与两位将军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困惑与预感。他果断地对助理说:“接进来,建立一个多方视频会议频道,把所有人都拉进来。”

几分钟后,会议室的主屏幕被分割成了十几个小窗口,每一张面孔,都代表着地球航天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晚上好,罗曼诺夫总指挥。”欧洲航天局(ESA)的局长,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德国人率先开口,他的语气礼貌而直接:“很抱歉打扰各位。我想,我们此刻怀着同样的目的而来。”

他没有卖关子,直接调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演示文稿。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造型优美的、模块化的月球基地设计图。

“这是ESA耗时十年研发的‘月球村’计划的概念原型。”他介绍道:“包括了居住舱、温室农业舱、资源处理单元和核聚变能源站。全套设备的总质量大约在八百吨左右。我们原本计划在未来二十年内,分批次将其发射到月球。但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个能将这个时间缩短到三个月内的机会。”

他的话音刚落,JAXA的代表立刻接上,屏幕上展示出了一辆造型奇特的、如同巨大蜘蛛般的月球资源勘探车。

“这是我们设计的‘月蜘蛛’全地形采矿机器人,它能自主在月表进行氦-3的勘探和粗加工。我们已经造出了三台原型机,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运力将它们送上月球。”

“还有我们的‘月船三号’改进型着陆器,可以作为人员和物资往返月球表面的交通工具……”印度代表展示着他们的成果。

“我们的超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

“我们的人工智能建造机器人……”

一个接一个的窗口亮起,一项又一项原本只存在于蓝图或仓库中的、代表着人类顶尖智慧的造物,被接连不断地展示出来。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了。

“各位的意思是……”汉斯博士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感觉自己的心脏在怦怦直跳:“你们想……搭便车?”

“没错,博士先生。”ESA的局长微笑着,一语中的:“伊娃女士拥有我们梦寐以求的、近乎无限的运载能力。她的身体表面积巨大,完全有足够的空间来固定这些载荷。她就像一艘为我们所有人准备的、驶向月球的‘诺亚方舟’。”

“我们可以将所有这些模块和设备,在近地轨道与伊娃女士进行对接、安装。然后,利用她前往月球的机会,一次性地、将一个功能完备的、属于全人类的月球永久基地,直接‘快递’到月球表面。”

“我的上帝……”谢尔盖博士喃喃自语,他看着屏幕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先进设备,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这不是搭便车,这是把整个人类的月球殖民计划,打包送上天!”

会议室里,先前那股凝重压抑的气氛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罗曼诺夫、李建国和沃伦,这三位分别代表着地球最强航天力量的决策者,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个从天而降的方案,完美得不可思议。

它不仅彻底解决了伊娃的后勤难题,更是将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戏剧性地转化成了一次推动全人类文明进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

“我方原则上同意。”李建国将军率先表态,声音沉稳有力。

“美方没有异议。”沃伦将军也点了点头。

“那么,就这么定了。”罗曼诺夫总指挥官站起身,用洪亮的声音宣布道:“‘新阿波罗’计划将正式升级为一项全球性的合作项目!联合工作组将立刻成立,协调各方进行技术对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在三个月内,让人类的旗帜,在一个全新的、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月球基地上空,永远飘扬!”

又一个大问题,在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中,得到了解决。

接下来的三个月,成为了人类航天史上最辉煌、最密集、也最疯狂的时期。

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巨大的“重型星舰”一次又一次地撕裂拂晓的宁静,将数吨重的居住舱模块送入轨道。

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老而弥坚的“联盟号”火箭喷射着烈焰,将来自欧洲的核聚变能源站核心部件精准投送。

中国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九号的轰鸣声响彻南海,它搭载的是一座完整的、可实现百分之九十五水循环的生态农业舱。

从法属圭亚那到印度的斯里哈里科塔,从日本的种子岛到加州的范登堡,地球上几乎所有具备轨道发射能力的国家,都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决心,将自己最尖端的科技结晶送上天空。

电视屏幕上,新闻频道的主持人激动地播报着:“就在刚刚,巴西航天局的VLS-1火箭成功发射,它所携带的,是由南美多国联合研发的矿物精炼单元。这是‘新阿波罗’全球合作计划的第三十七次发射,也是本周内的第五次……”

几乎每一天,都有数枚火箭刺破苍穹,在地球各处留下壮丽的尾迹。这场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展开的全球性航天总动员,其规模之宏大,效率之惊人,让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都显得如同孩童的游戏。

在近地轨道上,伊娃那如两颗巨大行星般的乳房表面,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建筑工地。

身穿不同国家标志宇航服的工程师们,像勤劳的工蚁,熟练地操作着太空机械臂,将从地球运来的一个个巨大模块,精准地固定在伊娃温润、富有弹性的乳肉表面。钛合金的固定桩被深深地打入乳凝块地基,能量管道和数据线缆如同神经和血管般铺设开来,连接着每一个功能单元。

曾经光滑的乳白色曲面,逐渐被一座座充满未来感的银白色建筑所覆盖。居住区、科研区、能源区、农业区……一个庞大的、功能完备的月球城市雏形,在这片活体大地上迅速崛起。

一名来自德国的工程师和一名来自日本的宇航员,正合作调试着一套太阳能电池阵的展开装置。他们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是通过几个专业的手势和眼神交流,就默契地完成了复杂的对接工作。

在这片距离地面四百公里的高空工地上,国籍、肤色、语言的差异被最大程度地消弭了,所有人共享着同一个身份——“新阿波罗”计划的建设者。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将人类的未来,牢牢地固定在这位沉默的、正在飞向月球的“母亲”身上。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网络深处,加密聊天群组“圣母之乳的哺育”中,另一场没有硝烟的“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星辰牧师”首先在群里分享了几条链接,都是近期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的评论文章。

「‘新阿波罗’计划背后的地缘政治:一场披着合作外衣的太空圈地运动?」

「谁将拥有月球?‘伊娃主权’归属问题引发国际法学界激辩。」

「警惕!全球合作可能掩盖大国对未来太空资源的垄断野心。」

“各位看到了吗?”星辰牧师的文字出现在屏幕上:“虽然主流民意是积极的,但总有一些声音试图挑起对立和猜忌。这些论调如果任其发酵,会严重干扰计划的民意基础。”

群里的气氛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我查了一下,这几篇文章背后都有几个相同的基金会在推动。”ID为“数据信徒”的用户很快给出了分析:“是典型的舆论战手法,试图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合作共赢’转移到‘利益分配’上去。”

“一群短视的蠢货。”一个名为“媒体操盘手”的用户发言了,他的头像是一个旋转的地球:“他们根本不明白,我们正在见证的,是超越地缘政治的文明形态跃迁。还抱着过时的零和博弈思维不放。”

“光骂没用,我们得做点什么。”“星辰牧师”说道:“‘媒体操盘手’,你在主流媒体圈有深厚的人脉,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交给我吧。”“媒体操盘手”迅速回复:“我已经联系了几个有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思想领袖。明天开始,我们会同步推出一系列深度报道和评论。”

他列出了几个标题:

「从‘新阿波罗’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妈妈们’的诞生:国家主权概念的终结与新文明的开端」

「超越地缘:为什么说伊娃属于全人类,也只属于全人类」

“我们的核心论点很简单:伊娃和她的同伴们,是自然的奇迹,是宇宙的馈赠。她们的出现,其意义远超任何国家利益。她们是弥合人类分裂的契机,是开启一个全球大融合时代的钥匙。任何试图用旧时代的地缘政治框架去解读、去分割她们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未来的背叛。”

“很好。”“星辰牧师”表示赞同:“我们其他人,就在各自的领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配合这波舆论引导。学术界的、商界的、艺术界的,都行动起来。我们要让‘新纪元’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群组里的讨论热烈而高效,一项项具体的行动计划被迅速敲定。

在讨论的最后,一直沉默的“生命之树”发出了一段长长的文字:

“我今天一直在看各国航天员在伊娃身上协同工作的直播画面。看到他们互相传递工具,分享食物,在休息时一起眺望地球。我突然意识到,之前所有的讨论,可能都还局限在‘如何应对’这个层面。但事实是,变化已经发生了。”

“伊娃的存在,就像一个巨大的、温柔的引力场。它正在强行把这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拉到一起。国家、民族、意识形态……这些曾经把我们分割开来的东西,在她那超越性的、母亲般的存在面前,都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我们不是在‘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身处其中了。伊娃飞向月球,只是这个新时代的第一声宣告。她正在用她的身体,为全人类搭建一个新的、共同的家园。一个不再有国界的家园。”

这段话让整个群组陷入了长久的安静。

每一个成员,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在这一刻,都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不可阻挡的、席卷全球的时代洪流。

新时代的先声,已经不再是遥远的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轰鸣作响的现实。

小说相关章节:星乳纪元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